——读《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有感
施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纪念仪式。纪念大会上举行了阅兵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长安街,受阅部队战旗猎猎、气势如虹。宽阔广场上,步履铿锵;湛蓝苍穹下,鹰击长空。盛大阅兵仪式,一场气势磅礴的视听盛宴,一场汇聚光荣与自豪的壮美史诗。
此时,我分外怀念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便是其中功勋卓著的一位。王光美是刘少奇的忠贞伴侣。《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一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节,更重要的是从本书中看到了一个有着传奇经历、感人故事的真实的王光美。读着此书,心中有着无限感慨,特别是在这特殊的年份,更让我的心里充满着敬意,几度眼睛里盈满泪光,感动之处不禁潸然泪下。
王光美,她出身于名门望族,既有社会地位又有钱。但自从加入革命队伍,特别是成为共产党员之后,完全接受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从此矢志不渝,从未动摇。尤其文革开始不久,她就被捕入狱,身陷囹圄长达十二年,遭遇了非人待遇。但就是那样的恶劣的环境和难熬的岁月,她对党和人民的信念发始终坚定。面对沉重的打击、天大的委屈,她不低头,不服软。她一直记着深爱的丈夫刘少奇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王光美说:“我相信党和人民总会把问题搞清楚,相信历史总会恢复它的的本来面目,所以我决心不管遭受多大的冤屈和磨难,也要坚持活下去。”就是凭着这种坚韧的信念和意志,她挺过来了。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王光美对刘少奇的那份真挚的感情。为了支持刘少奇的工作,她放弃了自己物理、外语方面的专业,一心一意做好刘少奇的秘书。刘少奇喜欢吃什么,她也跟着吃什么;刘少奇习惯夜间工作,她也陪着熬夜,几十年如一日。文革中,刘少奇和她受到诬陷迫害。不管社会上怎么说,她坚信丈夫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绝不会是坏人。无论在造反派面前,还是在批斗会上,她都尽力为丈夫辩护。晚年的她,对刘少奇的绵绵情谊更是历久弥深。在她的客厅里、卧室里,一直都挂着刘少奇的遗像。王光美说:“我的房间里挂着少奇的照片。有时候仿佛感到,他还在我身边,还在不倦地工作。他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书中披露的一些故事,让我看到一个王光美的宽阔胸怀和伟大。1983年11月王光美平反恢复工作不久,她去湖南,在长沙参加完正式活动,她就提出要去韶山。她瞻仰了毛泽东故居,还回忆1961年陪同刘少奇第一次来参观时的情景。回到北京后,她听说毛泽东、江青的女儿李讷一个人生活比较困难,便带着一些日用品上门看望,问寒问暖。2004年6月,她和儿子刘源、女儿刘婷一起,约请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及其子女,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聚会。在王光美作为两家唯一健在长辈的慈爱光环下,毛、刘两家的后代相见甚欢,亲如一家。其氛围之和谐,令人感动。
晚年的王光美致力于公益事业。她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不久,就把她母亲留下的六件古董拍卖后捐了。以后她多次捐钱捐物,但她总感到捐得不够,常为自己没有东西捐感到遗憾。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王光美留给我们的,是平凡而光荣、朴实而美好的印象。作为一位世纪老人,她不愧是中国杰出的、深受人们爱戴的女性。
掩卷沉思,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震耳发聩的三句话: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