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岁月的故事

                          ——记上海农场种植一部十六生产队
朱从军(作者单位:上海农场)
 
  窗外初生的太阳带着他金灿的晨光,打在了对面的老墙上,那一片片剥落的斑驳仿佛诉说着,久远的故事。是啊,一晃二十载了,岁月赋予了种植一部十六生产队新生命。1994年开发至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碱地变为良田,从因土地贫瘠无法生产到如今亩产1100多斤,真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
 
  如今的十六队,水泥大道,管道进水,高新绿色的诱虫灯,成就上农高标准绿色良田。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事在人为,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突破艰险、难关,响应国家高标准良田的号召,不断改革与时代接轨,才有了今日的十六生产队。
 
  犹记得今年农忙,作为改制之后的第一年,千米管道第一次在我队进行实践使用,上水速度,排水情况,以及实地操作,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我们来说都是未知数,队长为了降低农忙未知风险,提前去沿海水利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际操作与管道测量,学会具体操作方法,预测供水量,回到队里立马召开队部会议与承包户会议,亲自带领承包户去田中手把手教,承包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理解参差不齐,但是个个都很认真卖力的学习。果不其然,管道一通水,承包户都会使用,确保高效率进排水。但是供水量还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由于条田长度太长,泵压力不够,导致管道末端压力不够,加上“三夏”农忙前期高温少雨,供水严重告急,早栽批次大面积复种严峻考验着队部生产管理团队。队部迅速与产业部门沟通,并立即召开全员会议商讨采取分段进水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水资源。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的汗水混合着“三夏”结束姗姗来迟的甘霖浇灌出了丰收的果实!在全队改制、供水不足的苦难下,我们依然增产51.6斤每亩。可更喜的是,产业部门领导已计划进一步改进管道,以加大供水能力,我们对于来年的生产信心满满!
 
  到了11月农场为响应国家绿色食品号召,上海农场引进诱虫灯项目,通过场部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努力安装,一排排整齐的诱虫灯坐落在十六队,到了傍晚,灯通过光感自动亮起,一排排的蓝紫光,远看还以为是繁星,幽幽闪闪,甚是好看,装好那一天,我看见队部老农场同志看了好久,入了神,一声叹息:谁能想到从前这片荒草滩,能有如此的风景,看着看着我也入了神,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从前面朝黄土背顶烈日,风里雨里,一锹锹,一耙耙,造就我们眼前的璀璨工程。
 
  收起万千思绪,突然觉得,这里,这片土地有它道不完的故事,一天天,一日日,写在岁月的日记上,如今故事里有了我们十六队现在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在为美丽的故事续写着一笔一划,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