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巍(作者单位:上海农场)
对一名土生土长的大丰人来讲,上海农场一直是蒙着神秘的面纱的。
为什么说神秘,一是大丰本地人对其所知甚少,二是因为这里居住着一群来自上海大都市的人。
无论是现在的新上海农场,还是原来的川东、海丰农场,都如一颗明珠般,镶嵌在大丰这片土地上。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来到上海农场的时候,走的是一条乡村小路,路过的是一个破旧的小镇,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瞩目的标志性建筑,他们说,这就是农场场部。场部大楼也是非常的陈旧,但是在里面工作的人们却精神抖擞,洋溢着工作的热情。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场部大楼的不远处那环境优美的上农小区。路面整洁,绿树成荫,房屋建设规划有序,整齐统一,与一条河相隔的小镇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如一个娇羞的姑娘一样,藏在那里,又如一颗明珠一般,让人惊艳。独具特色的草洋房成为了上农小区居民的聚集点,老人们带着孙子孙女在草洋房门口谈笑。
到上海农场已有两年多了,做的是退管会工作,接触的是“老历史们”,这让我比别人更能够快速地了解上海农场的历史,也一步步的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慢慢的爱上这个地方。农场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是辛勤,是汗水,是泪水,是一颗红心......很难想象曾经的沿海滩涂,被建设成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前人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也难怪很多老人不肯离去,如他们所说,这片土地上,流的是他们的汗水,洒下的是他们的青春。
老一辈农场人对农场的那种感情,我是至今无法感同身受,也无法去形容,但每每聊到深处他们总是哈哈大笑,或是默默落泪,这是一种喜极,还是爱极?每年清明期间退管会的工作总会和过年期间一样忙,很多去了上海市区的退休职工、农场子弟都会回来,一是祭祖,二是会会老友。同时,他们也会抽空来退管会变更下信息,或者就是来聊那么几句。
上海农场是美丽,也一直在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殷实农场建设的规划,是一次创举,是对老一代农场人的感谢,这是他们青春的回报,亦是对我们新一代农场人的要求,只因路漫漫,我们离那个殷实农场的梦还很远,但我们,有青春,有汗水,我们坚信。
这颗乡野里明珠,终有一天会绽放光芒,成为闪耀在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