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农垦精神 行光明之路
朱贵权(作者单位:良友集团海丰农业)
4月19日参加了由农场前辈田崇志老先生的围垦之路的报告会让我感触颇深。田老以故事的形式来进行了这场报告会,氛围很轻松,但给人的深思很多。田老师是第一批来到这边土地的,从十几岁到退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他见证了这篇土地的开垦,发展。
1950由于战乱导致了上海的社会不稳定,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决定安置那些在战乱中流离的民众,最终他把目光投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苏北这片一望无际的盐碱地。田崇志老先生就是当时大批安置人员中的一个,那年他才13岁,带着8岁的妹妹就这样来到了这篇荒芜的土地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报告会中田老提到当时他们从上海辗转到大丰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刚到这边的时候看到的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以及遍地的盐蒿子。而如今这边的千亩良田,灌溉水系,都是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一锹一锹的挖出来的,寒冬烈日都没有能阻挡他们的步伐,虽然当时田老讲的很轻松,但是我知道这里面有太多的汗水、辛酸与牺牲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与体会的。
报告会中田老回忆的和他父亲的一段对话我印象很深刻。当时他父亲从台湾来想接他过去的时候,他说到:是您生了我,但是共产党养了我,把我从一个小小的通讯员培养到现在。所以我不能和您回去。
田老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信守承诺的人,为了当初对父亲的承诺他放弃了更好的人生机会,把妹妹抚养成家,坚持写了五十年的日记,无论风雨病痛都不曾间断过,这样的毅力值得人钦佩学习。他放弃了与父亲回台湾的团结,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篇土地。
在田老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很多东西是我们现代青年身上缺少的,作为共青团员的我们没有他们那种坚定的的信仰,缺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田老坚持写了几十年的日记和大事记这样的精神就是我们所缺少的。如今我们青年团员很难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总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开始对一件事充满激情热血,但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我们开始没想到过的情况,遇到一些挫折困难我们会开始动摇开始选择逃避放弃。因而我们总会在半途就会选择退出,很难做出成绩。渐渐的我们也就会失去了那种斗志会安于现状。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对老一辈做的一些努力奋斗感到费解可笑,正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他们的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理想。
这次我报告会让我真正近距离的接触到了一个党员为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为了理想信念的不断奋斗。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今后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念,让信念成为我们努力的基石与支撑,做到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我们应该多向这样的老前辈学习请教。
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不应该单单看到他们给我们生活上带来的改变,还应该继承他们的信仰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