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一场迟来的阵雨

一场迟来的阵雨
——记沪丰公司干部员工齐心协力抢收粮食进仓
陈旭峰(作者单位:良友集团沪丰公司
 
  2017年江苏大丰的夏天不同以往,气候阴晴多变,雨水尽管较往年充沛但丝毫没有为持续高温减负,反而由于气压低、湿度大徒增了许多不适,连知了都慵懒得停止了鸣叫。
 
  午后三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主任,大丰区中心城区已下雨,港区也快了,早上摊晒的托市小麦光靠装卸工估计来不及,得抓紧收回来呀?”
 
  “通知所有人员立即到码头现场!”
 
  接到业务部线路作业人员的告急,沪丰公司领导班子心急如焚,这批30吨的小麦是业务上多方联系送来的托市粮,不完善粒、容重、杂质等指标都达到了收储要求,只要通过高温暴晒就能将水分降低到13以下,在确保储存安全的同时,也便于下阶段整仓密闭熏蒸。
 
  随着指令的下达,党员骨干带头行动,财务、统计等办公室人员立即暂停手头工作、奔向码头,三机操作工、机修工、粮油保管员、仓房管理员来不及擦拭身上的油腻与汗水,也快速汇聚到现场。
 
  业务部经理王宝华沉着冷静,第一时间进入角色:“你们几个,配合装卸工负责从西面分段归拢,抓紧小麦装车入库”,“你们俩再去拖台出仓机和输送机,从北面同时作业归拢、加快速度”……沪丰全体干部职工和装卸人员近40人分为两摊,各司其职,分工配合,拉耙犁的一拉便能清出一大块区域,最有成就感;拿铁锹的动作标准,一气呵成、省力高效;用扫帚可是个精细活,拾遗补漏、颗粒归拢全靠它。渐渐地,原先摊晒的“麦饼”被分割蚕食为数条1米左右宽的“薯条”。
 
  “滴滴……”伴随散粮自卸车与出仓机、输送机的加入,码头上掀起了新的高潮。出仓机在操作人员的手中,像极了张大嘴巴的“蛤蟆”,“薯条”由静止变为了律动,从蛤蟆嘴里进去通过输送机,跳动着跃入散粮车斗。
 
  “轰隆隆”的雷声由远及近,乌云逐渐汇聚,沪丰干部职工来不及歇口气、抹去流淌到眼帘的汗水,手里的动作愈发加快,“老天保佑,让我们再多抢收些吧!”维修班老薛平时就爱动脑筋,关键时刻他爆发小宇宙,将出仓机与输送机连接成一线,依靠出仓机的动力托动输送机行走,散粮车掉头、紧随其后,试用效果出人意料,小麦的收拢速度大大加快,之前负责推动输送机的人员解放出来加入了清扫队伍,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傍晚五点半,豆大的雨点还是“噼里啪啦”的泼洒下来,整个沪丰库区被层层雾气笼罩。裹着被汗水浸润的工作服,大家的脸上由于被连续暴晒显得有些红肿,但透过玻璃窗,他们的表情自然,眼眸中分明包含着什么?那是“庆幸的喜悦与成功的满足”。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沪丰人众志成城,赶在降雨前完成了小麦抢收,国家的粮食颗粒归仓,得到了妥善保存。远在异乡,沪丰的干部职工再次用实际行动与辛勤汗水印证了对肩负责任的承诺,我们是战天斗地、摧不垮的护粮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