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守科研一线的育种人点赞
王冬兰/文 杨卫国/图(作者单位:良友集团光明米业)
向往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一直追寻的梦想。在我们光明米业的大家庭中就有这样一群育种人,他们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让市民吃上一碗喷香美味的大米饭,一直坚守在科研育种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这些育种人的科研宝地。
“我们的‘光明粳2号’已经成功搭载‘神州11号’飞船进入太空啦!”这是今年2月16日,育种科研骨干余飞宇在上海航天育种基地传来的喜讯,这标志着我们已经踏进了航天育种新技术的大门。在短短几年间,我们的育种科研人员已经培育出了“光明粳”、“光明糯”、“光明麦”等多个系列稻麦新品种,不断满足市民对米饭香、甜、软、糯的口感需求。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他们数年如一日的长期坚守、用辛勤和汗水换回来的成果。
他们吃苦耐劳,勤奋工作。育种工作的艰辛和寂寞只有他们懂:每天早上天刚微微亮,他们已经冒着露水在田里考察苗情、虫情和草情了;炎炎夏日的中午顶着烈日进行水稻杂交配组,寒风刺骨的冬日蹲在麦地里记录麦子生长数据。忙完了白天的工作,还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做好田间调查,又要去实验室分析;收割好这一季,又要忙着去海南和云南加代繁殖,没有农闲,还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只为能尽早培育出优质稻麦新品种。
他们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科研育种的技术要求让他们时刻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做好各种繁琐的育种任务。科研育种和新品种试验有着季节的特殊性,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程序繁多,一个人要同时完成多项工作,他们调查生长苗情、记录植株性状、定期给秧苗浇水、施肥、打药,在分蘖、拔节、孕穗、灌浆、成熟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呵护秧苗,到了收割的季节还要进行去杂、测产、收割、分样、编号,确保育种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唯一性,为培育新品种积累第一手科研数据。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交互开展,通力配合才能完成。
他们勇担当 善创新,硕果累累。光明米业的育种科研人员肩负着打造“上海地产优质大米第一品牌”的重任,他们以科学、规范、严谨、客观的工作态度,主动作为,积极开展水稻育种研究和国内外育种交流等工作,逐渐打开了育种新局面。他们利用科技兴农项目,主动寻求创新,在工作实践中先后总结出了“剪颍喷水去雄法”、“水稻花药培养技术”、“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和香味基因检测技术”、“稻米品质检测”等现代育种先进技术并应用到育种工作中,培育出了光明粳2号、光明麦2号以及银香38等多个优质稻麦新品种。他们撰写的育种科研论文先后在《上海农业科技》、《上海农业学报》、《中国稻米》等权威杂志发表了十余篇,得了业内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与信任,提升稻麦育种的影响力,积极推进了光明米业“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发展进程。
在科研育种的事业中,光明米业育种人有激情、敢担当、善创新、能拼搏、求超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贡献实力米业,不忘初心,坚守初心,默默守护着市民餐桌上每一碗米饭的香醇!
这就是我们光明米业的育种人,请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