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读后感
|
|
|
《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读后感
潘静静(作者单位:良友集团光明米业)
这段时间,我深入学习研读了《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这本书是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由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清新生动、说理透彻,读后我有种春风拂面、开卷有益的深切感受。
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面对面”,用身边的小事来讲清大道理,非常接地气的解读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就如何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如何把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基本精神、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核心要义等问题,从11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回答,及时回应了广大群众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期盼。“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的这一经典名句对理论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就是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论述,该书没有用艰深语言把读者吓跑,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感到读得懂、学得懂。这本书具有两大特色,一是用辩证思维直达本质,全面而不是片面、辩证而不是机械、客观而不是主观,这是研究问题、观察事物应该采用的科学思维;二是从现实视角直面问题,拉近理论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时需要具体实在的事例,该书在宣传解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十分注重从现实视角直面问题。书中用实例解读了“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这句古语的现实含义,而且列举丰富的历史事实证明“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有“党之兴亡,党员有责”,我通过学习这本书,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多么的重要。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提出著名的“钟摆理论”,即“人在各种欲望(生存、名利)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事实上,“钟摆理论”不仅适用于描述个体状态,同样适用于描述人类的整体状态,楼宇烈先生提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楼先生所作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并不是一本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根据其授课讲座的内容,包括从过往文章中选出相关篇目,围绕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智慧提升中国软实力两大主题,综合编辑形成的一本通俗的、具有普及性质的读物。阅读全书,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作者以睿智的哲思、鲜活的故事,用最平白的语言、最日常的事例,阐述最悠远的历史、最深刻的道理,颠覆错误观念的根基,既给人以广阔的思考空间,又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化道为趣,让人兴趣盎然;同时我被作者广博深邃的思想深深折服,作者以六十年研究中国哲学之功力,贯通中西东、儒释道、古今现、文史哲四大方面,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给予了富有创建的睿智解读,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
读罢此两本书,我倍感振奋,既看到了我们国家在管党治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能感受到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的清醒认识和坚强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为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升民族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通过阅读这两本书,能够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进一步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