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家上船来
王坚忍(水产集团退休职工)
出了好多年的海,很少碰到姑娘家上渔船。几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们船就来了三个姑娘,她们是上海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的工农兵大学生。此次出海的目的是通过现场考察,校订一部拉美的海洋小说译稿《金鱼》。
从船长到水手,都忙前忙后为她们的到来作准备。我们几个小伙把稳性最好的当中舱房让了出来,搬到原先堆放渔网的头舱去了。出航前,三个姑娘上船来,一个是穿军装的女兵,还有两个入学前是农场知青。出海第二天,我船起上了第一网。三个姑娘头带金黄色草帽,扎上黑油布围裙,套上长统雨靴,活脱脱三个能干的渔家女。当看到网口“呼啦啦”倾出灿烂如白银的大带鱼,似一股瀑布般泻入甲板,头一趟出海的三位姑娘禁不住像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起来。女兵是个贼大胆,伸手一下抓起个挥舞着螯钳的梭子蟹说:“你还神气吗?”
自打姑娘上船,我们这拨小青年变化很大。大家仪表整洁了,粗口少了,干活劲道粗了。吃饭时,总把好吃的海鲜推到姑娘面前。我们船长打趣说,看来船上是得有姑娘家来,比我的管教强多了,一个个调皮鬼变成了乖小囡。
几天后,船长带我们几个小伙子去看译稿。进入中舱,我们发现房间已仔细收拾过了,原先弥漫的香烟味被一股淡淡的檀香皂味替代,桌上的一个弹烟灰的玻璃瓶洗得干干净净,灌了水,插着一枝艳丽的红珊瑚。女兵拿出厚厚的一叠打印稿说,这份书稿是我们三个和几位老师分章节译出初稿后,再由王老师统稿的,他是拉美文学专家。他对我们这次来还交代了一个任务,为便于读者理解,想请你们对书中关于渔捞专业的术语作一些注释。你们是这方面的行家嘛。
《金鱼》在我们手中传阅。开始也没抱什么奢望,因那时杂志上也有写捕鱼人的小说,但情节虚假,老是揪出了坏人,捕到了大鱼。而《金鱼》源于生活,书里有痴心姑娘在海港等待情人返航,情人却死在海上,成了春闺梦里人;有老渔工苦苦攒了大半辈子钱,好不容易娶上个媳妇,媳妇趁他出海时跟人私奔了;还有渔工在与风浪、与鲨鱼作殊死搏斗中,表现出来的毅力和智慧。读后感到相似的事在我们身边和船队也曾发生过,真实可信。船长第一个读完。等所有船员读完后,他又读了两遍,并写下了十几条的注释,交给了三个姑娘。
一年后,《金鱼》正式出版。令我们船长得意的是,女兵给他寄来一本样书,还附了一张小条子,说船长写的注释很有价值,王老师在定稿时全部采纳了。后来我才知道,王老师叫王央乐,是我国知名的翻译家,翻译过聂鲁达的《诗歌总集》和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