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轴承——以匠心致初心 以创新致未来
文/陆卫东
作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向明轴承,从2005年4月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栉风沐雨的15年,多年来,向明轴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品牌建设为支撑、质量管理为保证,深刻剖析企业自身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调优产业结构、巩固市场份额、拓展销售市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终于确立了企业在产品质量、规格种类、生产规模的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就是发展核心
近几年,向明轴承先后为美国的雅士佳公司、西班牙的道氏公司、韩国的JICO公司等开发试制了500多种水泵轴承,经过多次的打磨推敲,核心供货产品均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2011年,向明轴承按照客户大型工程机械发动机、商用车大功率发动机支架风扇轴承应用的需求,研发成功了 “二柱一球”密封免维护轴承。该组合轴承具有承载能力大、刚性好、旋转精度高、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等优点。该产品的试制成功,一举替换了原有的分体式轴承,改变了传统轴承钢球易损耗、不能承载较大径向交变力的这一最大缺陷。通过客户实验室多轮1000小时发动机台架试验,确定为柴油发动机配套替代产品,有效解决了发动机风扇轴承故障度高的技术难题。
目前为止,该系列产品已推出21款型号,其中一型号还配套应用于超级电容新能源公交车,获得上海公交产品攻关项目组颁发的“降低上海公交风扇轴承座故障率贡献奖”。新产品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水平查新,获得了“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评价,同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系列产品的推出,为向明轴承水泵轴承制造从小型客车领域向商务用车、大型柴油载重卡车市场转换打开了新的销售通道。
据了解,该系列产品2017年开始全面进入批量供货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月供货量已达到4万多套,占公司产值的五分之二,形成新的利润支撑点。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近几年来,向明轴承相继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加大对设备技术的更新改造,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能力有效消化向明轴承的生产与用工成本。
水泵轴承传统的轴滚道、轴外圆加工工序均采用外圆磨床手工上下料,手工进刀逐道磨削的方式,其缺陷为滚道与外圆同心度易产生不一致,滚道面易烧伤,且日产量低、劳动强度大、安全生产系数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向明轴承技术团队根据向明轴承产品的实际加工工艺,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对全自动芯轴双沟滚道磨床进行改造,完成了自动上下料、自动装夹锁紧装置、自动进给系统的研制工作,实现了粗精磨一次磨削完成的加工工艺,使一名操作工能轻松地操作二至三台设备,日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翻番,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此项目的推广使公司目前三十多台机床每年节省用工成本近百万元,节省能源30多万千瓦,现在一人操作二台、二人操作五台甚至更多已经是常态。
近年来,向明轴承逐步引进了量身定制的7条自动装配流水线,二十台金加工自动切削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向明轴承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向明轴承产品的质量水准,通过设备技术的更新改造,自2005年转制以来,向明轴承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2倍,而用工人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在设备技术的改造创新过程中,更是涌现出一批工艺、设备革新能手。
以“优品质” 塑“优品牌”
向明轴承历来注重产品的质量管理,始终坚持以做大“向明轴承”、塑造“向明品牌”、实现“向明梦想”为使命。2018年,向明轴承开始推行IATF16949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对职工的质量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教育、实施设备技术的更新改造、完善各项质量责任制度、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夯实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从而赢得了现有顾客的满意和潜在顾客的关注。向明轴承分别与美国、西班牙、韩国等汽车零部件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保持外贸出口档量占销售总量的50%以上。
经过历代向明人多年的努力,向明轴承获得了“上海市品牌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XM”图形商标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等多种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此外,公司双列滚柱单粒钢球连轴组合轴承也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目前,向明轴承已经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26个,并于2015年5月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向明轴承就是这样,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向明轴承发展,不断注入品牌含金量,形成向明轴承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不断为向明轴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紧跟时代改革的呼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实现了转型发展的新突破。面对过往,向明轴承以匠心致初心,面对未知,向明人以创新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