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光明农发集团防控保供“两手抓”


担当城市保供  筑牢沪上粮仓

光明农发集团防控保供“两手抓”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光明农发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按图索骥、挂图作战,长三角强协同、沪苏皖齐上阵。实现了抗疫保供有力、“三夏”农忙有质、生产经营有序、大米市场稳步扩展,在抗疫保供主战场和“大上海保卫战”中充分发挥了全产业链优势,交出了不负使命、市民满意、市场认可的“农发答卷”。

彰显保供担当,第一时间集结驻厂加工

  “33人、79天,44人、66天。”一种坚守一份担当。

  作为市内唯一一家大米加工厂,集团乐惠米业在接到社区封控管理消息后,第一时间做出果断应对,第一时间向疫情防控部门汇报员工驻厂保生产的方案。在征得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同意下,乐惠米业从3月16日起集结28名干部员工进驻厂区,吃住在工厂,干在加工线,“24小时不间断,白加黑不停歇”生产。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许下,短时间内驻厂人员陆续达到33名。驻厂团队连续奋战了79天,持续三线齐开增产能、轮班轮休不停机的生产状态。

  位于崇明基地的加工企业瀛丰五斗,在3月27日夜间《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发布后的第一时间,除部分居家隔离人员外,44名员工星夜集结全员进驻工厂,以厂为家,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连续奋战了66天,确保封闭运行期间生产任务有序进行。

  作为乐惠米业分管生产副总,朱文斌带头坚守,保供期间全程驻厂。查设备、巡库房、测品质,发抗原、测体温、备物资,朱文斌的驻厂生活每天充实而忙碌。对保供大米的数量质量,对员工们后勤保障,他“时时放心不下”。对于到了“知天命”年纪的朱文斌来说,在驻厂期间更是和员工们一起度过了令他终生难忘的50岁生日。

  瀛丰五斗肖登荣、梁成艳夫妇就在44位驻厂员工之列。他们是心意相通的夫妻,更是并肩同行的战友。肖登荣是品控部主任,从原粮抽样到大米检验、从产品卫生到产能对接,每一项工作他都一丝不苟,牢牢把住质量第一道关卡。梁成艳是仓库主任,她服务粮食保供出库大局,每天按时统计粮食出入库报表,确保每一笔业务、每一组数字都准确无误。她以敬业、精业、乐业的态度,做到出入有序、有据可查。在家里,俩人和睦温馨,为老人为子女;在公司,俩人专业协同,为市民为保供。

  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向上海市场供应大米40000余吨,大米日加工能力最高可达1200吨,可根据上海市场需求,全力保障大米稳定供应。共计配送社区团购大米8500吨,辐射3200个社区,解决了沪上近100万户家庭主粮民生问题。集团启动应急保供订单程序,通过直供渠道、线上线下经销渠道为基层街道和保障企业提供抗疫保供物资近8000吨。通过保供配餐公司,为部分方舱医院和百余家复工单位持续提供餐饮用米,助力复工复产平稳有序开展。

 

发挥物流优势,第一速度保障配送鲜米

  4月9日,一条“紧急求助”微信消息:“请贵司生产配送20000包大米!”发送到了光明农发集团大米销售部门手中,落款为下沉徐汇区斜土路街道抗疫干部。斜土路街道保供订单从4月9日晚上安排订单,到11日顺利配送到位,仅用1天时间高质高效完成了100吨大米的加工任务。

  4月29日,一批市民看着手中刚发的光明农发大米心存疑惑。这批大米标注的生产日期是4月28日,“昨天生产,今天就送到了小区。这保供速度!市民都不敢相信。”经过详细了解,这批“配送时间存疑”的大米来龙去脉终于清晰:光明农发集团疫情保供期间始终坚持“24小时生产+24小时配送”应急机制,“即接单即生产即发货”,用时5小时于29日凌晨2点即直送街道。29日上午,这批大米已发放到了市民手中。

  集团依托强大的物流网络、充沛的运力保障、完善的配送机制,紧密联系加工基地和物流部门。同时,上海大仓做到加速周转快进快出,域外基地采用“水陆铁联运”方案,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和应急保供能力。其中,陆路保稳定,开通绿色通道;水路增数量,首次启用集装箱运输;铁路提速度,对接供沪火车专列运输。通过物流组合拳的高效输出,保障了集团保供大米“当日加工、次日送达、鲜米速运”。

 

春耕不误农时,第一响应连夜驻队生产

  处于崇明的农业种植基地的干部员工也在3月27日夜间第一时间驻进连队驻守田间,保证春季田管必要的人员,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做好保证,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与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春耕备耕期间,实施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策略,大力开展了“沃土工程”“测土配方”“群体质量”“绿色防控”等绿色优质技术,夏粮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得益于集团供应链平台优势,农资集采降成本保供应,夏粮销售抓行情增效益。今年集团夏粮实现了高质增产高效的目标。


“三夏”提质增效,第一质量筑牢沪上粮仓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集团以“提质增效”总要求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种不误农时应种尽种。吹响夏收集结号、凯奏夏种交响曲、施展夏管组合拳的“三夏名场面”,在集团大丰、崇明种植基地田野上绽放。共收获夏粮面积19万亩、播种水稻面积26万亩。在“五一”前夕“国庆稻”即开始了播种,清香软糯的光明大米将于国庆节前“抢鲜上市”满足市民需求。播种方式以机械复式水直播、无人机飞播等轻简自动化方式为主。无人机施肥、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田间大数据系统等智慧农业新技术方面在光明的田野上发挥重要作用,坚决夯实了沪上最大粮仓的优产优质基础。

 

主动赋能终端,第一手势深入市场

  集团开展巡店活动,跑市场、巡渠道、访客户、优服务,以主动积极优质手势按下市场扩展“快进键”。采用线上线下、市内域外双管齐下,深入超市、经销商、团购、电商,快速形成紧张快干、提速争先的浓厚氛围。

  按照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确保供应稳定、确保价格稳定、确保市场安全、确保储备充足”的“四个确保”要求,农发集团切实保证仓库有货、陈列有米、百姓有粮,工厂拉满产能,夯实保供底板,借力社区团购,拓新保供渠道,发力商超卖场,做强保供基石。

 

深耕六维锁鲜,打造沪上粮仓第一鲜度

  沪上粮仓--光明农发集团生产的大米,当季新收割、新鲜可追溯,是育自新鲜之源、产自新鲜之域、依托新鲜之智、储于新鲜之仓、制于新鲜之艺、承载新鲜之速的“六鲜大米”。

  集团拥有江苏大丰、上海崇明自有基地,耕地面积35万亩,常年水稻自主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优质稻谷16万吨。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信息农业的持续应用探索,科技赋能赋鲜。作为“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企业”,全覆盖的低温储藏,加工的都是当季新稻谷。集团加工线已全面实现全程自动化,提高了成品大米品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