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崇明农场“四方联动”机制有效化解“三跨三分离”信访顽疾


崇明农场“四方联动”机制有效化解

“三跨三分离”信访顽疾

 

崇明农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围垦造田,前后共有21万8千多名知青在农场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滩涂辟荒。经过6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拥有土地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数代农场人先后在这片土地上工作和生活,许多农场人既是当地社区居民,也是农场退休职工。随着农场的改革发展,信访矛盾也多了起来。

近年来,农场与崇明区不断推进职能的属地化管理,历史存量案件逐年下降,初信初访办结率明显提升。但在处理跨区域的历史遗留问题时,仍遇到了较多困难与阻力。为此,崇明农场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2021年9月15日,崇明农场以解决“海星河桥”三跨三分离案件为契机,正式建立以崇明区信访办、地方属地政府、属地公安派出所及崇明农场的四方联动机制,化解信访矛盾工作取得实效。

2021年8月,崇明农场收到信访转办件,新海镇、三星镇界河处有座年代久远、结构简易且桥板破损的无名桥,三星镇海桥村部分村民通过该桥进入新海农场。曾有村民经过该桥时发生事故,因此海桥村民致信市政府要求对桥梁维修改造。

崇明农场在接到居民诉求后,对该桥梁的形成历史、归属主体、管理部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据调查,此无名桥涉及三星镇、新海镇及崇明农场,属典型的三跨三分离信访件。

桥北侧是农场所属农田,基于管理安全方面的因素,立足农场管理角度,拆桥是最佳方案,但拆了桥,对于村民就没有以往那么方便。老话说“修桥铺路,造福于民”,为了群众的利益,崇明农场仍然想充分履行“管理当局”职能,为群众办实事。

无名桥地理位置独特,若制定修桥方案,项目谁来推进?资金谁来出?后续管理谁来做?这给崇明农场出了一个大难题。

为了解决此事,2021年9月15日,在信访工作会议上,崇明农场发起,建立了以崇明区信访办,东平、新海两镇政法委条线,属地公安派出所及崇明农场的四方联动机制。通过会议的充分讨论、协调,最终形成了由政企共同参与、分工协同的维修改造方案,厘清了责任范围,细化了操作层面的相关问题。

在四方协同、历经近一年的努力下,2022年8月,海星河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底,海星河桥落成,竣工通行,得到周边百姓的一致好评。百姓纷纷对农场和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举动点赞。

四方联动机制的建立,既利于农场事业发展,也利于政府服务群众,有效促进了农场区域的和谐稳定。通过四方联动机制,与各单位协同助力,实行重大活动期间的工作联动、矛盾联排、应急联处。同时在该机制的推动下,多个三跨三分离信访件圆满化解。

崇明农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信访工作相关论述和要求,结合农场区域信访实际情况创新开展信访工作的具体实践。在今后的信访工作中,崇明农场将不断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联动制度机制,丰富政企信息交流渠道,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找准工作抓手,继续为农场区域的和谐稳定贡献自身智慧和力量。刘旭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