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农发集团高质量走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道路


提升三大能力 推进农业发展

农发集团高质量走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道路

 

  光明农发集团肩负着为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着力提升“种业辐射、种植引领、米业带动”三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突破性发展。

突出种源创新,增强种源辐射力

  聚焦稻麦品种研发。瞄准氮高效水稻、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研发方向,完成水稻品种审定5个,其中,国审1个(上农粳927),苏审3个(上农粳219、武运粳962、莹香1号),沪审1个(沪软玉1号)。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个(上农粳219、沪软玉1号)。

  聚力种子市场开拓。立足长三角地区,深耕沪、苏、皖,抓牢常规稻麦种源基本盘不放松,做强做大杂交水稻、玉米种源业务;探索特色、高附加值种源业务。充分利用股东以及市场资源,实现水稻种源走向全国市场;麦类种源突破长江中下游地区,走向黄淮海区域;玉米种源站稳黄淮海和东北市场。

  “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实施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分子育种实验室,增强磁场功能,汇聚粮食种业优秀科学家团队,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育繁推”一体发力。在品种研发上,推进绿色种业发展,努力实现“两个取代,一个提升”。在种源销售上,做好明星产品——镇麦12销售工作,重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水稻品种莹香1号、沪软玉1号、银香38推广力度。

突出技术创新,增强种植引领力

  高质、高效,种植基本盘更为牢固。应种尽种、应收尽收、种足种优,完成了市农委、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下达的全年粮食种植、蔬菜种植的任务指标,坚决守住管好“沪上粮仓”。聚焦“从种植到引领、从区域到领域、从农业到产业”三个转变,突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三大引领”。

  以绿色化为导向,担当增产提质责任。按照“两稳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提单产、提品质,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产业化导向,进一步优化水稻品种布局,优质化率提高至90%以上。

  以智慧化为导向,推进无人农场建设。推进高标准粮田高质量建设,以耕地平整推进智能化排灌,实施7778亩无人农场和光明智慧农业运营中心建设。从种植端到仓储加工端,建立一套农发智慧农业生产管理平台及农业生产大数据中心。

  以科技化为导向,不断夯实种植底板。依托农业研究院,聚焦内部劳模工作室、领军人才,探索实行领衔制、揭榜制,重点构建智慧农业综合技术规程,不断夯实种植底板,不断提升种植引领能力。

突出营销创新,增强米业带动力

  着力做“大品牌”。举办开耕节,讲述“一心一意只为每一粒鲜米”。举办“光明谷锦稻田音乐会”,发布品牌焕新,传递“六维锁鲜”。举办“新生态 向未来”合作伙伴大会,发出鲜米宣言“光明谷锦--只做当季鲜米”。

  着力做“大单品”。巩固海丰优质大米年上市4万吨的市场单品,培育崇明好米、冰鲜米、乐惠等可顺应市场的万吨级单品,形成“一超多强”产品格局。

  着力做“大渠道”。全面打响“百团大战”,形成万吨级销售城市群落。

突出模式创新,增强资源整合力

  产业生态联盟,掌控优质粮源。坚定走好“从区域到领域”的发展实践,不断优化、创新产业生态联盟模式。通过输出种源、输出技术的形式,走进苏北等粮食主产区、走进五常核心产地,探索在苏北、安徽、浙江有效“半径”内建立优质稳定的粮源基地。

  发挥“三链”优势,光明内部协同。深入践行“促合作”理念,借力光明系统内产业优势,发挥农发集团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优势,构建光明内部协同模式。

  “产业+服务”,传递美丽生态。打造“光明谷锦·鹭缘”,举办“鸟语花香赞谷锦”摄影比赛,记录和展示鸟类与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将爱鸟倡议和农业生态美景传递给更多市民。

   站在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光明农发集团将以“干在实处、革故鼎新、百折不挠、奋勇争先”的精神品格,践行“激情、务实、活力、自律”的农发文化,坚持“四个论英雄”导向(即:以绩效论英雄,以产量论英雄,以成本论英雄,以质量论英雄),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杜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