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上海农作物种业在新品种选育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良种供应能力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种业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种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选育出了具有一定优势的粮油新品种(系、组合),如杂交双低油菜、节水抗旱稻等,实现了杂交节水旱稻三系配套,配组成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节水旱稻新组合,“十一五”期间上海主要农作物通过审定品种113个,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7%,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为保障上海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全面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上海市农委关于本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突出抓好现代种业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及新品种研发力度,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培育一到两个,争取两到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己研发能力、“育、繁、推”一体化的种源企业,不断提升上海种业发展水平。
2011年8月组建的光明种业,在市农委、市种子管理站、市种子行业协会、各区县农委、光明集团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立了商业化育种体系,完善种源生产标准体系,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种源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种业基地的仓储、加工、研发水平,增强供种保障能力,努力打造集稻麦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经营的现化种业企业,更好担负起服务上海、服务全国、服务三农的重任。目前,光明种业已拥有“光明粳一号”、“海丰1号”、富含硒等营养元素的黑麦1003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稻麦新品种,并选育出9000余份新的水稻育种材料,拥有“花11”、“花22”、“空诱1号”、“海花1号”等大麦品种权,小麦“扬麦-11”和杂交粳稻“花优14”等上海地区经营权,在上海崇明、江苏苏北、安徽巢湖建设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健全了覆盖长三角的种子市场营销网络,每年储备40万公斤上海市粮食安全应急稻麦种子,以实际行动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为增强上海市粮食安全预警应急能力,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安全做出了贡献。到2015年通过产能逐步升级,光明种业将生产、加工、供应10万吨稻麦优质良种,成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地区的现代化区域种源中心。
上海第一届粮食种业论坛以“上海种业发展方向”为主题,上海市农委、上海市种子行业协会等领导在论坛上作重要讲话,光明米业总经理张国江代表此次论坛的承办方光明种业致欢迎词,介绍了光明种业组建以来的种源建设情况,并指出,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增产最为关键的内在因素,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此次上海第一届粮食种业论坛的举办,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加快构建上海特色的种业科技体系,提升上海种业核心竞争能力服务,对于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合作、促进上海种业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光明米业将以此为契机,虚心汲取各位领导、专家的真知灼见,认真借鉴同行业单位的先进经验,以务实的举措、稳健的步伐,进一步强化与上海种源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为保障上海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论坛上,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大兵教授,以“上海市种源农业发展的思考”为题,精彩剖析了国内种源农业的发展,现状种源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上海市水稻种源农业发展的发展方向。光明种业公司总经理王怡以“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发展”为题,联系光明种业科企合作实践,国内外新的情况,对种业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发展趋势进行了透彻分析。上海种业产学研相关领域专家与种业企业负责人围绕“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上海种业发展方向、提高上海种业竞争力的措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为上海种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发表讲话,建议参加本次论坛的科研、推广、行政、企业人员要从育种、繁育、推广等几个方面深深思考应当如何将发展壮大种业企业,并表示光明种业和上海交大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能够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殷主任还对与会的上海种子行业协会粮食专业委员会会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协会会员单位一定要确立开放合作的心态;二是种子企业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三是要确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不能全部依靠科研院所;四是希望各会员单位要守行业行规,做到“入行必入会,入会必守规”。紧紧依靠协会,促进种子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光明种业的“上海优质稻米工程研究中心”的水稻育种基地和实验室,考察了种子加工中心,参观了光明粳1号,光明糯1号,银香28等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对光明种业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经营理念,加快新优品种选育、示范、推广,致力打造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发展举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